大家应该发现了,今天的话题,有点重口味!
你家娃喜欢抠鼻子吗,喜欢吃鼻屎吗?
问过身边不少宝妈,好像确实很多孩子都对“鼻屎”情有独钟。
有的说自家娃不仅爱抠鼻子,吃自己的鼻屎,还会把鼻屎储存起来,当礼物送给家人或者其他小朋友;
甚至还有人自我举报说,自己小时候也爱吃鼻屎,甚至长大了也吃,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新闻里也有不少案例,有孩子医院,差点危及生命!
可见,娃的鼻孔这个事儿可大可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啥孩子这么喜欢抠鼻孔、吃鼻屎?父母又该怎么应对呢?
都说“挖鼻孔一时爽,一直挖一直爽”!
抠鼻孔上瘾,这其实是一个躲不开的生理现象。
在我们的鼻腔中,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神经末梢,而抠挖的动作能刺激这些神经,让大脑分泌令人愉悦的多巴胺和内啡肽,让我们觉得抠鼻屎很“上瘾”。
这就和有人喜欢被按摩头皮、有人喜欢被掏耳朵、有人喜欢抠脚,是同样的道理,不过是身体追逐快乐的诚实反应而已。
所以,对于尚未建立社交形象意识的小孩来说,抠起鼻屎来完全没有负担。
想抠就抠,快乐又满足~
孩子在出生后会迎来口欲期和手敏感期。
这期间,他们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发动各种感官去探索自己的身体和外部的世界,身上的各种洞洞和凸起更让他们感到好奇。
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使劲拽自己的耳朵,或者在洗澡时抠摸自己的肚脐。
那么,孩子对鼻屎、眼泪等身体分泌物感到好奇,想摸一摸、尝一尝,也是很自然的。
吃鼻屎的行为往往发生在幼儿期至学龄前,正是孩子自我中心思维表现强烈的时期。
太小的难以完成抠鼻屎这个精细动作,再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自己的社交形象了,往往会将“吃鼻屎”的行为隐藏起来。
不过如果是小时候没有纠正,养成了习惯,可能这个行为还会持续更久一点。
有些小朋友还说出了吃鼻屎的另一个理由——因为珍惜。
“尝起来挺好的,有点舍不得扔;这是我自己的鼻屎,不能随便丢掉......”
前几天还在朋友圈看到有个宝妈分享的一段对话:
“妈妈给你清一下鼻屎”
“不要不要,这样我的鼻屎就没有家了。”
童言童语,属实可爱~
也有妈妈提到,孩子还会把抠出来的鼻屎献宝一样地送给自己,或者劝妈妈也尝一尝。
这也是孩子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至于具体的手法就比较多样了,包括但不限于抹在妈妈衣服上、手背上、包包上等等。
Emmm,孩子的这份心意,也算是“礼轻情意重”了,真是一份有味道的爱~
有的妈妈担心娃喜欢吃鼻屎是患上“异食癖”。
的确,铁、锌等微量元素的缺乏,确实可能导致儿童味觉异常,但通常,我们所说的异食癖是指吃一些奇怪,且人体无法消化的东西,比如泥土、玻璃、石子、墙皮、塑料、金属、线绳、肥皂、树叶、头发等。
单纯的爱吃鼻屎和异食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宝妈们可以观察一下孩子是否还有其他症状与行为,比如:
1、除了鼻屎,孩子是否不自觉咬食一些其他异物,如泥土、树叶、头发等;
2、孩子是否有食欲不振、厌食、发育迟缓、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3、平时是否缺乏对孩子的照料,导致孩子精神压力大,过于紧张、焦虑。
有的宝妈可能会觉得,鼻屎毕竟是鼻腔黏液和空气中颗粒物的混合,其中不乏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孩子吃下去不卫生,可能引发疾病。
对此,已经有不少医生和学者研究过,其实吃鼻屎不仅没我们想的那么恶心,还有可能对健康有益。
他们的侧重点在于“现代社会过于清洁的环境,尤其是育儿环境,对免疫系统存在不利影响。”从一点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是保持“不鼓励也不排斥”的态度,顺其自然就好。
鼻屎中的确可能有病原体,最好还是别吃,但万一忍不住吃了鼻屎,对健康人一般不会构成太大威胁。
但有个既定的事实,需要家长了解的,那就是——比起吃鼻屎,其实抠鼻孔的危害往往更大!
之前看到一个新闻,有个8岁小男孩,长期爱挖鼻孔,后来竟然出现了高烧、头痛、呕吐等颅内感染的症状,最终被医生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
所以,我们与其费尽心机阻止孩子吃鼻屎,不如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减少他们挖鼻屎的次数。
不挖鼻孔了,吃鼻屎的情况也自然就少了。
当孩子出现频繁性地挖鼻屎、吃鼻屎时,我们要尽量避免暴力制止。
因为家长的过度反应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好玩,或者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在好奇心和想引起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