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4月16日讯1月23日,医院应急第一梯队成员,首批进驻隔离病房抗击疫情,隔离休养结束后他立即申请再战疫情;3月10日,医院应急第四梯队队长再进隔离病房,并主动申请延长工作时间,直至3月29日才撤离一线;4月12日,他尚未返回工作岗位,就再次提出抗疫申请。
两进隔离病房,两次申请再上战场,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9名,身处救治一线战疫35天,与家人分别时间共计63天……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医院苏海涛医生的默默付出。
为“学艺”每周多干一天
苏海涛,中共党员,主治医师,年9月到医院工作,年被任命为胸一科副主任。工作十余年来,苏海涛以爱岗敬业、团结同事、待患如亲受到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苏海涛平时每周比别人多上一天班,每周四都去呼吸内镜室主动学习,中午经常顾不上吃饭。下午回科室后,他还要去病房巡查一遍,看看患者的病情,与患者聊聊天,做好病程记录后才安心回家。别人问他为何把自己搞得这么累,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只是为了学习呼吸内镜操作技术,其实大家都知道,如果只是单纯“学艺”根本不用每周都去呼吸内镜室“报到”。
医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定点救治科室,很多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来院时病情危重,如出现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等。苏海涛主动承担起科室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患者的治疗工作,把困难和责任留给了自己。
年11月底,苏海涛因肺炎住院,连续高烧5天,体温最高的时候达到39.6度。住院9天后,他没等痊愈就返回了工作岗位。胸一科刘玉峰主任说,看到他带病坚持工作我们都很心疼,都劝他回家休息两天再上班,可他却说科室医生少,不能加重同事们的负担。苏海涛平时就对同事非常照顾,今年春节排班时,他主动选择小年和除夕的夜班,好让同事们过个团圆年,没想到因为抗击疫情,他除夕前就进驻了隔离病房。
首批进驻隔离病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此时的苏海涛刚刚病愈,抵抗力和免疫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但是他丝毫没有退缩,培训、演练一丝不苟,随时准备冲锋陷阵。就像他在请战书里写的那样“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困难、有危险时,我必须冲在最前面。”1月23日,苏海涛作为医院应急第一梯队成员,首批进驻隔离病房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苏海涛在隔离区每次查房时,不仅会细心查看患者的身体状况,还会跟患者聊天,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解除他们的恐惧心理。由于新冠病毒防护需要,身处隔离区的苏海涛需要穿两层隔离衣,戴口罩、眼罩、手套进行二级防护,但即便他全副武装,患者们还是能通过身高和声音迅速认出他,彼此间已经非常熟悉。说起跟患者的关系,苏海涛直言他们之间更像是患难与共的朋友。
每天查完房后,医生们聚集在一起,查看患者的最新检查报告、影像资料,讨论用药方案、写病历上报病情。每名患者每天要上报3次详细的病情记录,医院专家组会诊后,还要详细做好会诊记录。因为事情太多,饭菜往往等到凉透了才有时间吃,午饭下午吃已经成为常态。即使不值夜班,晚上也不一定能够好好休息,有几次赶上夜间收治患者,苏海涛半夜一两点被叫醒,忙到凌晨三四点才结束,第二天再继续工作。
伉俪情深并肩作战
苏海涛的妻子是一名护士,平时工作非常忙碌,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彼此的电话经常接不起来,他们已经习惯了给对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