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小新给大家科普了
怀孕能不能养宠物
这期咱就来聊聊
人类幼崽和宠物一起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吧~
来源:图虫创意
问题一:你和孩子是否已经准备好饲养一只宠物?
饲养宠物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情。在准备饲养一只宠物之前,家长和孩子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呢?
01
孩子的年龄
5~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承担部分照顾宠物的工作,他们能够理解有生命的宠物和没生命的玩具是有区别的。过于年幼的孩子可能会以一些不恰当的方式去逗弄宠物,导致宠物受伤或者被激怒,袭击孩子。
02
时间和精力
不要指望孩子能够完全负责起照顾宠物的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还是落在家长的身上。金鱼、乌龟只需要2~3天喂食一次,定期更换清水,但猫、狗则每日都需要得到你的照顾。大型和特殊的宠物则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来照顾它们。
03
所选宠物的寿命
宠物的寿命是有限的。猫、狗的平均寿命大约10多年,豚鼠大概能活5~7年,巴西龟和一些鹦鹉的年龄能够超过20年。
04
饲养宠物的具体费用和空间
宠物要吃什么、能长多大、需要预留的生活空间、以及每次去看兽医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05
居住的地方是否允许饲养这种宠物
很多打工人都是租房,在养宠前需要跟房东确认,租住的房子是否可以养宠。
06
家中是否有特殊人群不能与宠物相处
对宠物过敏的患者、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孕妇、年幼儿童等特殊人群。
问题二:哪些宠物不适合被小朋友饲养呢?
那么哪些人群不适合养宠物,又有哪些宠物不适合被小朋友饲养呢?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建议如下:
01
有5岁及以下儿童的家庭不应饲养爬行动物(乌龟、蜥蜴、蛇)、两栖动物(青蛙、蟾蜍)或家禽。
02
存在免疫缺陷性疾病(或状态)的人则最好请他人帮助照顾宠物。
03
孕妇应避免领养新猫或接触流浪猫,尤其是小猫。如果已经怀孕了,不需要放弃现在的猫,但孕妇应该避免更换猫砂。
04
孕妇应避免接触啮齿动物类的宠物,以防止接触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这会导致出生缺陷。如果怀孕并养了啮齿动物类的宠物,应避免直接接触并让其他人清洁宠物的住所。
问题三:有娃家庭日常养宠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宠物传播疾病的日常工作,饲养宠物的大朋友和小朋友都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01
洗手
在接触宠物、宠物的用具、喂食、清洁宠物的房舍之后使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洗手,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02
消毒
让宠物及其用品远离厨房,并尽可能对屋外的宠物栖息地和用品进行消毒。
03
妥善处理宠物的粪便
避免孩子接触粪便而感染寄生虫。
04
避免接触流浪、野外动物
不要投喂流浪、野生动物,不要把野外的动物带回家。
问题四:家庭成员有哮喘、过敏症状者要慎重养宠?
动物皮屑、唾液、尿液、羽毛中的细颗粒中的蛋白质可能成为一种过敏原,当患者吸入或者接触这些过敏原可能会诱发症状。
许多宠物都会引发过敏性哮喘症状:猫、狗、兔子、仓鼠、老鼠、鸟类……
患者可能只对一种或对多种动物过敏。动物过敏可发生在生命的任何阶段,即使过去养过宠物且对它没有过敏反应,未来仍可能发生过敏。
3有一些研究认为生命早期暴露于猫、狗可能降低未来发生过敏性疾病风险,但也有不少与之相反的研究结果,结论未能最终统一。所以,不要企图为了降低日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而去养一只宠物。
类似金鱼、乌龟这种不会掉毛、脱皮,养在固定容器内的宠物,对于哮喘、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更为“友好”。
问题五:如何预防宠物对孩子造成意外伤害?
宠物再聪明,也不能完全理解人类的语言。为了避免孩子可能受到来自宠物的伤害,以下原则需要注意:
不要让孩子和宠物独处。
友善地对待宠物,不要恶意戏弄它、打扰它进食或睡觉。
不是自己的宠物,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在接触它之前先征得主人的同意。
不要把脸凑到狗的面前。
出门遛狗的时候由成年人牵狗绳。
假如不小心被宠物咬伤、抓伤,已经造成了意外伤害:
乌龟、兔子、老鼠、鸟类,不传播狂犬病毒,不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被猫、狗抓伤、咬伤,有可能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较小的伤口,轻微抓伤,没有活动性出血,可以先用肥皂水清洁,然后联系医生询问下一步的处理。
较大的伤口,皮肤裂开,有活动性出血,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块、衣物按压止血,医院的外科门诊进行处理。
最后感谢
本期分享嘉宾覃鹏老师~
家里的小朋友和宠物
有发生过什么趣事吗?
评论区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内容来源:深圳宠物研究所
封面图:图虫创意
编辑:周玥
校审:吴超
转载请注明
原标题:《有娃了,还能养宠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