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文瑜是一面镜子
TUhjnbcbe - 2025/2/17 9:21:00

编者按:本文是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为好友、英年早逝的苏州才子作家陶文瑜唯一小说集《下午》所作的序文。文中,作者深切回忆了与陶文瑜交往的点滴,字字入心,感人肺腑。

感谢作家出版社,给文瑜出版他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集。

文瑜走了快九个月了,我一直在记录对于他的思念的点点滴滴,借这个机会,我写几句,为了文瑜,更是为我自己。

一、想念文瑜

陪文瑜过年

大街上的人,看起来是那么的匆忙而又庄重并带着些兴奋,街上的车,也多了起来,更加堵了,高大上的高铁站,一下子就变得像个巨大的难民营了,我忽然明白,年,渐渐地逼近了。

这是一个没有了文瑜的年。

有文瑜的时候,我们过年也未见得必须见面,互相都会说,过年忙,等闲一点再说。

其实,年还没有逼近的时候,我早就想到了年。

想到要陪文瑜过年。

文瑜爱热闹。今年他一个人独自去了,不知道在那边交上新朋友没有,留在这边的老朋友,是一直永远把他放在心里的。

在文瑜离去的这些日子里,几乎没有一天,没有一刻不想到他,耳边听到任何的词语,眼睛看到任何的事物,都会难过,都会暗自哀伤,冬至,圣诞,元旦,过年,黄天源糕点,评弹的调调,18点18分,苏州新闻,甚至看到街上行走的每一个陌生的人,一切的一切,都能和文瑜的在与不在联系上。

一切的一切依然,只是没有了文瑜。

1月19日晚上,苏州的文瑜的朋友,聚在一起,地点是文瑜的恩师华永根帮忙订的,新梅华,在清静的十全街上。进门大厅,就有一幅文瑜的字,桌上清一色的苏帮菜,都是文瑜喜欢的。

大家纪念文瑜,同时互道珍重。本来是文瑜共同的朋友,也有亲疏的区别,文瑜走了,我们之间,更像是亲人了,文瑜远去了,我们走得更近。这种情感,就叫陶文瑜。

知道我们吃得满意,文瑜会开心的。

文瑜,我们陪你一起过年。

1月19日,那一天,我们还不知道,即将到来的是什么。

清明去看文瑜

是的,陪文瑜过年的那一天,我们谁也没想到,即将到来的疫情会把我们互相隔离了这么长的时间。

但是我们和文瑜,却没有隔离。

人间和人间,是会隔离的,但是人间和天堂,却是永远连接相通的。

这几个月,是我们心情最慌乱,思绪最紊乱,感受最混乱的时间,就在这样的漫长的惶惶的日子里,听到某个信息,看到某篇文章,随时,随时,我都会想着,给文瑜打个电话吧,和他说说话吧,我需要。

然后心里一阵疼痛,空。

今年的清明,文瑜走后头一个清明。清明去看文瑜,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不约而同的坚定的想法。可是疫情来了,因为疫情,停止扫墓,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心中倍感苍凉。

后来却有了惊喜,转机来了,可以先网上预约登记,一车三人,有健康码,有身份证和口罩,我们就能去看文瑜了。

于是,由燕华君代为预约,4月7日上午,我和燕华君周毅一起去看文瑜。苏州越溪清泉公墓,5F8排15号。

文瑜就在这里,他的正对面,是一大片竹林,风吹过,有声音。

这声音陪着文瑜。但是他会寂寞的,他一个人在那里,会寂寞的。

我们要多陪他一会。在他的坟前,我们说着家常的话题,带了他喜欢吃的酱汁肉,青团子,我们又念叨了许多他喜欢吃的东西给他听,又说了他的许多可笑的好笑的事情,笑到我们眼泪都出来了。好像他就坐在我们身边。

他就坐在我们身边。

但是无尽的悲伤在我的心底。

回到家不久,小天的电话来了,着急说,我怎么找不到5F8排?

我说,你往前走,去找竹林,他就在竹林那边。

见字如面

薛亦然建了群,在朋友中征集文瑜的字画,大家想着,行动着,要为文瑜出一本书法集。

荆歌提议,书名《见字如面》。群名也是见字如面。

看到这四个字,忽然就潸然泪下了。

潘向黎也在群里,我和向黎说,他们建了群,才知道心里还是很痛,很痛。

向黎则告诉我一个事情,无锡有个作家,某日下午到书店,看到书架上陶文瑜的诗集《随风》,“心里一沉,想起三十年前他到我家吃水饺,我到他家吃糖芋头”。陶文瑜的诗集放在底下一层,他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悄悄把《随风》挪到了上面。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啊。

探梅

五月七日,文瑜生日。

苏州相城区音协在这一天推出了以文瑜的诗为歌词的民谣单曲《探梅》,纪念文瑜。

缥缈山下看梅花

又看旧人又看花

花是萍水相逢人

人是一生一世花

是文瑜在向我们诉说,也是我们在向文瑜诉说。

过河卒子

那些年我从苏州到南京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面也许还淡定,内心肯定是焦头烂额的。

文瑜是知道的。

后来他抄录了胡适的诗送给我:“偶有几径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这幅字我一直搁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每天看到。

文瑜是一面镜子

大家想念他,纪念他。许多人写了纪念文瑜的文章,读过这些文章的人,都被感动。那是因为文瑜感人,也因为写文瑜的人感人。

我们已经有多长时间不为他人流泪了?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下,文瑜是一面镜子。

人人防范别人,不敢把心里话告诉别人,但是在文瑜这里,没事,尽管说,不用担心,他从不做挑拨之事,更不会嘲笑你的隐秘的不可见人的内心。

有意见他会直说,甚至吃相难看,但不玩阴谋,他生气了,只会当场翻脸。

所以,写文瑜的文章很多,但我还是要继续写。人可以不看,我不能不写。

我可能就是写给自己看的,我从文瑜这面镜子照着我自己。

有的人看起来很了不起,很高大上,其实只有一个卑鄙的灵魂,和低贱的内心。文瑜也有很多毛病,缺点,但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文瑜走了以后,我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看到所有的人,都感觉很亲,都想和他们亲近,大街上的人,车站的人,陌生的人,想要对他们好。

一个女士的大衣带子掉下来了,我喊住了她,替她捡起来

一个不会取票的农民工,我帮他取

就是这样

茶缸插梅花,想你又一年。

我曾经在《赤脚医生万泉和》这个小说的创作谈中写过:我们身边聪明人很多,聪明人也有情怀,但是聪明人的情怀大多是留给自己的,反而只有一个笨人,一个脑膜炎后遗症的人,能够心疼农民,为农民做事。

文瑜是个聪明人,但他的聪明是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从来没有单独留给自己。

文瑜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

文瑜在他最后的诗中写过:

散去的时候

你把我送到路口

我们挥挥手告别

然后你拿出手机

把朋友圈里我的名字删去

其实他知道,不会的,不会删去,无论是手机里还是心里,天荒地老,永远在。

其他的信息,都是来来去去,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只有文瑜的,永远定格,不会离去。

因为我们离不开他。

二、关于小说

文瑜在的时候,我们交谈聊天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小说。

当然,我们也会聊电影和电视,多半是他看完某个电影或电视剧,来谈观后感了。

有一次电话通了他就说,我推荐一个电影,你一定喜欢的。

我说,你不用说,我知道,《一次别离》。

就是这样的默契。

反过来,如果是我推荐给他的,他看了,多有不满意,因为他眼高,他骄傲,就说,一般。并勿高。或者直接就贬低说,勿灵勿灵。

文瑜最早是写诗的,后来写散文,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他也写了一段时间小说,于是我们也就有了更加共同的话题:小说。

他曾经多次跟我说,你就歇歇吧,不要写了,你的小说高峰,在90年代,新世纪前后已经达到了,你再写,也写不过那时候了。

真是一点也不客气。

幸好我皮厚。我才不理睬他,我继续写我的小说。于是过了不多久,他就来提供素材了。说,我看到一个故事,赞的,送给你。或者说,我有一个金点子,灵格,送给你。

可是白送他又不甘心,所以又说,如果写成了,你要意思意思的。

多年来,他隔三岔五就会给我“送”小说,那是他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在生活中获得了灵感,但是他自己不写,他也不是特别希望我写,他只是要找个人“送送”,浪费了可惜。

他跟我喋喋不休地叙述,有时候我烦他,我说,你不是说我可以歇歇了吗?

他就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你不会听我的。

确实,我不会听他,我写小说,管它好不好,管它高峰低峰,管它有没有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瑜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