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医院神经内科
首次成功
为一名患者实施
颅内静脉窦测压技术
11月底,一名37岁男子因头痛伴视物模糊入院,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入院后行腰椎穿刺检查显示颅内压>mmH2O(正常值80-mmH2O)。李作鹏主任和栗兵霞、赵丽丽副主任等查看讨论病情,考虑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静脉窦狭窄不能除外,决定急诊行DSA造影,并利用目前最先进的颅内静脉窦测压技术进行精准诊断。
李作鹏主任带领脑血管介入团队术前周密细致地讨论手术方案,选择8F导引导管支撑下同轴将5F中间导管送至颈内静脉,微导管送至上矢状窦连接压力传感器,从上矢状窦到颈内静脉分段测压,为下一步进行治疗方案选择确定依据。
颅内静脉窦狭窄(venoussinusstenosis,VSS)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每年的发病率为1-2/。其常见的病因包括蛛网膜颗粒增生,特发性颅高压的压迫,肿瘤侵犯静脉窦以及脑膜炎或其他非特异性感染、脑膜转移癌、颅骨骨折等。静脉窦狭窄若发生于优势一侧静脉窦可出现头痛,严重时可以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进而引起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及颅内压升高,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等。此外,静脉窦狭窄因血液湍流还可以出现搏动性耳鸣等症状。此外脑静脉狭窄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急性期仍以抗凝和溶栓处理为主,当窦内血栓的生长得到控制,D二聚体值较前显著下降后,静脉窦狭窄仍导致颅内压升高,可行脑静脉窦支架置入术。该患者目前给予降颅压、抗凝等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后期会定期复查腰穿、头颅MRV等评估病情。
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团队近20年来完成脑血管介入手术上千余例,并开展了24小时内急诊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慢性闭塞血管再开通、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动脉瘤介入诊断及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瘘介入诊断。颅内静脉窦测压手术的顺利完成,医院在颅内静脉系统诊疗领域再上新台阶,对顽固性颅内高压诊断及颅内静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免去外出奔波,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来源:医院
编辑:秦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