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较好的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34.html在江西和湖南的交界地,有一个叫做永新的地方,它是全国著名的“将*县”,先后走出了身经百战的旷伏兆将*,解放家乡的张国华将*,周总理的卫士长龙飞虎将*,独臂将*左齐等40余位开国将*。它还是我*的革命老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就在这里举行。
年9月28日,贺子珍便是在这里出生。
贺子珍的家族在当地算是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贺焕文是前清举人,是当地有名的讼师,经常帮想告官的人写诉状,陈述冤情,后也因写诉状得罪了官府,被捕下狱。贺焕文的妻子温吐秀散尽家财,这才将他救出。
经此一劫,贺焕文是再也不敢帮人随意写诉状,对官场也是心灰意冷,遂投身商贾。
先是在永新县城南门开了一家“海天春”茶馆来维持生计,之后又在家中开办了私塾,教导子女和邻里童稚读书识字。
年,张铚秀夫人丁亚华与贺子珍(中)在山东泰安
贺子珍原名叫贺桂圆,出生的那天正值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明月高悬,桂花飘香,故而贺焕文便为贺子珍取名“贺桂圆”,“子珍”这个名字是后来她在中央苏区的时候自己改的,意为自强、自立,自我珍重。
年,芬兰教士在永安县城开办了福音堂女校,专门教授女子读书,进行新式教育。思想开明的贺焕文就将贺子珍和贺怡都送到了这所女校读书。
在新式教育的影响下,贺子珍的思想越发开放,眼界也越发开阔,小小年纪便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希望靠自己努力来改变此时积贫积弱的中国。
年,13岁的贺子珍在哥哥贺敏学的鼓励下,带着11岁的妹妹贺怡加入到了爱国学生运动中,参加了由哥哥组织的游行活动,抗议*府的无能和列强的侵略。
渐渐地,贺氏三兄妹的名声在永新是越来越响亮,时人称其为永新三杰,贺子珍更是被称为永新一枝花。
年4月,永新一批在外求学的我*热血青年带着革命的火种回到了家乡,建立起了*组织和团组织。此时,17岁的贺子珍见我*的到来,早有投身革命之心的她,很快就成为永新县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员。
同年9月,北伐*克永新,成立了以共产*、国民*左派领导的民主*权,并建立了国民*永新县*部。贺子珍根据*中央的指示,以共产*员和国民*员的双重身份,进入县*部工作,任县*部妇女部长兼共青团县委副书记,成为了永新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妇女部长,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当时她才17岁。
年初,贺子珍因工作突出,且优异,调任吉安国民*县*部妇女部长兼中共吉安县委妇委书记。
正当贺子珍准备在吉安县大展宏图,摩拳擦掌地完成自己的革命理想时,一场剧变却让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变,大肆屠杀我共产*员、国民*左派和革命群众,随之全国各地都先后爆发了反革命*变。6月,永新县国民*反动派勾结地主武装,突袭我*在永新的*机构,抓捕了贺敏学等80多名共产*员和革命群众。
远在吉安的贺子珍得知此事后,就立即和在吉安的同志商量对策。经过商议,决定联络宁冈、安福、莲花等几个县的工农武装,发起武装暴动,联合攻打永新县城,继而救出被捕的同志。7月26日,宁冈、永新、安福三县工农武装攻克永新城,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反动派狼狈逃窜,我*顺利解救出贺敏学等80多人。攻克永新后,贺子珍也从吉安赶到了永新,与哥哥贺敏学见面。
然而,我*攻克永新县城没多久,江西、湖南两省6个团的敌人就向永新扑来。鉴于此时我*的武装力量尚很薄弱,无法与国民*反动派正面抗衡,贺子珍等县领导决定放弃永新,率部前往井冈山茅坪,暂避锋芒。
就在贺子珍等人上了井冈山的前半个多月,我*为挽救革命,遂决定武装反抗蒋介石、汪精卫等反动派的打击,在革命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4省发起秋收暴动,实行土地革命。然而,由于敌强我弱,我*的作战部队又缺乏经验,武器装备相差又大,秋收起义最终以我*的失败而告终。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在掌握了秋收部队的领导权后,第一次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权”的革命道路,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转而上井冈山,在那里建立起一个由我*领导革命根据地。
10月,毛主席率部来到了井冈山。起初,早在7月就来到这里的袁文才、王佐并不欢迎秋收部队的到来,他们虽然也是革命队伍,袁文才还是共产*员,可是对毛主席领导的秋收部队并不熟悉,他们害怕主席的部队会对他们不利,所以当时袁文才等就表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一些给养,但请工农革命*另找高山。
为了让袁文才、王佐能够放心,毛主席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得知他们缺少武器的情况下,就准备送他们一百支枪,将袁文才队伍都武装起来。毛主席这般举动,让袁文才是大为感动,当场决定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秋收部队解决目前的困难,同时回赠给秋收部队六百块银元,并同意主医院和留守处。
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陕北
就这样,主席和秋收部队在井冈山暂时“定居”了下来。
如此,贺子珍与毛主席也就有了第一次见面。
郎有才,女有貌,两人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段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井冈之恋”。
主席和贺子珍的定情之地在塘边村。年,贺子珍根据*组织的安排,前往永新县塘边村领导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期间她就住在一位老婆婆的家中。不久,毛主席也带领着一部分战士来到塘边村,恰好主席也住在这位老婆婆的家中。
同住在一片屋檐下的毛主席和贺子珍两人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逐渐从相熟到相知,渐渐萌生出了爱情。
一日毛主席突然温情地对贺子珍说道:“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两人之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终于被主席这一句情话彻底捅破,情人终成眷属。
年5月28日,毛主席和贺子珍在众人的见证下,在象山庵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结为了夫妻。
结婚前,毛主席郑重地与贺子珍促膝长谈了一场。主席将自己的所有情况都跟贺子珍坦诚相告,说自己已经结过婚,有三个孩子,因为他需要为革命四处奔走,随时都有可能会有牺牲的危险,所以妻子杨开慧和三个孩子都被留在了湖南老家,自己在哪里,妻子又不知道,无法通信,自然也就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贺子珍听罢后,什么也没说,依旧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嫁给主席。但是自此之后,贺子珍的身边就多了一个旧包袱,她走到哪里,包袱就背到哪里。
主席看后十分不解,就问她:“这是什么?”
“我的行李”,贺子珍回答道。
主席听后十分疑惑,为了解惑他就打开了这个旧包袱。打开后,发现包袱里就放着几件贺子珍换洗的衣服,一双草鞋,一双布鞋和一把刀子。
主席看见,又不解地问道:“你这是要干什么啊!“。
“随时准备走啊,你什么时候将开慧姐接来,我就什么时候离开,她带着3个孩子多不容易呀”,贺子珍颇为动容地说道。
听罢,主席很是感动,他紧紧拉着贺子珍的手,就这样看着她,一时无言。
贺子珍与主席结婚后,便放弃了领导工作,专心地在主席身边担任生活秘书和机要秘书,并为前委和湘赣边界特委管理机要文件。
年3月,贺子珍在红*第二次打下龙岩时生下了与主席的第一个孩子,取名毛金花。毛金花出生不久,由于当时中央红*正在被国民*反动派围追堵截,主席为了保护她的安全,就将她寄养在城北鞋匠翁清河家里,并给了这个老乡20块银元。此后,因为各种原因,主席和贺子珍直至逝世,也没有再见过自己这位长女。
次年,贺子珍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可是却不幸夭折。
年11月,贺子珍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毛岸红。年长征开始前,毛岸红被交由毛泽覃抚养,毛泽覃牺牲后,毛岸红下落不明。
年10月,我*鉴于中央苏区的革命形式已经不再利于我*,遂决定开启长征,此时贺子珍亦加入长征。
当时,中央红*有32位女战士加入到长征的队伍中,为了保障这些女红*的基本生活,我*特地抽调了一些骡子,供她们骑乘。当然,对于组织的特别照顾,贺子珍她们是坚决不接受,组织给的骡子,她们不是用来自己骑,而是用来帮助队伍驮伤病员、载弹药。
贺子珍等32位女战士虽是女儿身,但同男战士们一样,有着坚定的革命意志,也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有包括贺子珍、邓颖超等24位女红*到达陕北。
年2月,在长征途中贺子珍又生下一女,即王秀珍,同样不幸的是由于长征艰辛,王秀珍被交由当地老乡抚养,不久也下落不明。
此时,队伍行至盘县,刚刚诞下王秀珍的贺子珍身体很是虚弱,吃过中午饭后就坐在一块高坎上休息。
突然,天边响起了敌机的嗡嗡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可是贺子珍却不顾危险,执意要帮忙去转移伤员。眨眼间,敌机就飞到了头顶,然后疯狂地往下扔炸弹,这时贺子珍见一位叫钟赤兵的伤员暴露在敌机的危险之下,她就迅速从隐蔽处冲了出来,想将他拉到安全的地方。就在这时,一颗炸弹突然向钟赤兵飞来,贺子珍见状,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扑在了钟赤兵身上。
敌机走后,隐蔽在四周的战士们就赶紧走了出来,查看伤员的情况,这时战士们突然发现贺子珍一直趴在伤员身上没有站起来,她的后背都被鲜血染红。
警卫员吴吉清迅速跑了过去,将贺子珍放在担架上,然后迅速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李芝到来后,就迅速为贺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针,然后经过仔细的检查,李芝发现在贺子珍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
李芝见此,表示要立刻进行手术,不然贺子珍性命难保,由于当时缺乏麻醉药,李芝只能是直接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用夹子直接将身体浅表的弹片一块块地取出,此时贺子珍疼得是满身大汗,眼里也噙满泪花,可却始终是坚持着一声不吭。
当然,鉴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贺子珍身体内部的弹片却难以取出,只能是让它留在她的体内。经过几天的抢救,贺子珍从昏迷中醒来,她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自己的病情如何,而是询问钟赤兵的情况。
此后,主席的哥哥毛泽民听说贺子珍醒了,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看到毛泽民,贺子珍便急忙说:“泽民,我负伤的事情,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
“这么大的事,不跟他说怎么能行?”,毛泽民说道。
贺子珍听后却说:“部队还在行*,带着我是累赘。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
但是,毛泽民经过反复思量,还是决定将贺子珍受伤的事告诉毛主席。毛泽东听说贺子珍为了掩护战友而自己身负重伤,便立即把自己的担架和警卫员派给了她。
到达陕北后,由于主席诸事繁忙,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地有些忽视了贺子珍,贺子珍本身又是一个敏感的人,见毛主席似乎有些忽略她,她开始变得有些急躁、易怒,为了引起主席的注意,她就经常有事没事地找主席吵架,而主席为了不跟她起冲突,便索性搬出与她的居所。就这样,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渐有间隙。
年7月11日,贺子珍在保安一个破旧的窑洞中,诞下了一名女婴,取名毛姣姣。
生下毛姣姣没多久,贺子珍就与主席感情破裂,她一气之下就准备去苏联。
当时,主席见贺子珍要走,曾极力挽留她,并动情地对她说道:
“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泪;二是跟过我的通讯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讯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钢笔旧了,都舍不得掉换。三就是在贵州,当我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然而,无论主席怎么劝说,贺子珍还是选择去了苏联。
去苏联的时候,贺子珍已有了身孕。年5月,贺子珍生下了与主席的第六个孩子,取名廖瓦。当时苏联天气寒冷,孩子出生后又缺乏营养,没过多久小廖瓦就患上了肺炎,之后不幸夭折。
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在自己的怀里,贺子珍陷入极度的痛苦中,精神几乎崩溃,每日都处于恍惚之中。
这时,主席听闻此事大为震惊,为了抚平贺子珍内心的创伤,让她能尽快走过这段艰辛的路程,遂决定将此时已经4岁的毛姣姣送到苏联,让她陪在贺子珍的身边。
毛姣姣的到来,让贺子珍的精神状态渐渐变好。
可是,也正因毛姣姣的关系,贺子珍被苏联人关进了精神病院。
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节节败退,物资开始出现短缺,此时苏联连前线*队的物资都不能全额补充,就别说是后方啦!因此,这时留在苏联的贺子珍一家的生活开始出现了问题,每天的伙食只有几两黑面包和玉米面粥,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因此,当时毛姣姣就因营养跟不上,就突然之间病倒,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她的病情就开始恶化。当贺医院时,她只剩下一口气,经苏联医生诊断为急性脑膜炎,医生都认为她没救了,可贺子珍却不相信,她将毛姣姣带回家中细心照顾,用自己种的土豆换牛奶,用无微不至的照顾,最终救回了女儿的命。
然而,当贺子珍将女儿再次带回保育院的时候,保育院的院长却不让贺子珍再见到自己的女儿,且还斥责贺子珍应该投入工作之中,说:你们不劳动,不干活,难道是让我们来养活你们这些懒家伙吗?。
对于贺子珍来说,自己的女儿就是她的全部,见保育院院长居然要夺走自己的女儿,她自然不同意。为此,她和保育院院长是大吵一架,保育院的院长见她居然敢骂她,竟诬陷贺子珍有精神病,将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贺子珍(中)晚年与女儿李敏(左),外孙女孔东梅合影
贺子珍曾说:“在苏联的日子,比长征还要苦。”,长征的苦只是身体上的苦,这种痛苦熬过几日便会消失,但是在苏联的苦却是精神上的苦,这种苦远比身体上的苦要来得强,且时间更久,没有几年是恢复不了的。
贺子珍在精神病院一待就是10年,直到年在王稼祥大使的帮助下,她才逃出精神病院,并回到祖国。
可是,这次回国却早已是物是人非,她的丈夫毛主席早已成为了别人的丈夫,她是再也回不去曾经的生活。当贺子珍在哈尔滨见到自己的嫂子李立英时,压抑多年的情绪,在这一刻彻底爆发,再也控制不住,痛哭起来。
回国后,曾有人向此时已是单身的贺子珍表露爱慕之心,可贺子珍却说道:“我一生只爱一人,他就是毛主席,今生今世我不会再有第二次爱情了。”。
由于种种原因,贺子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见到毛主席。直到年夏,贺子珍才和毛主席在庐山见了一面,但这次见面仅仅只是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一个小时的见面,贺子珍和毛主席谈到了他们的婚姻,谈到了当时主席不想让他走,谈到了李敏的婚姻。
自这次见面后,贺子珍就再也没有见过毛主席。
主席其实还是爱着贺子珍的,在弥留之际,不能言语的主席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在女儿面前画了个“圆圈”,表示的意思就是桂圆,也就是贺子珍。可见,主席对贺子珍的感情,虽经过几十年的沧桑岁月,但却一直未改变。
年4月19日,贺子珍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离开了她在乎的亲人,在乎的一切,享年75岁。
谨以此文致敬贺子珍。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因新中国有太多太多像贺子珍这样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才有我们今时今日幸福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