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民王女士的女儿在苏州姑苏区某幼儿园上大班,5月18日中午,她的手机突然接到家长群通知,老师告知班级有数名小朋友都患了疱疹性咽峡炎,需要停课10天。
王女士不禁焦虑起来:“听说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厉害,家里的孩子会不会中招?医院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还来得及吗?”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据悉,每年5月到7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高峰,这主要与气温上升、雨水较多,湿热的环境适合肠道病*的生存和传播有关。
孩子们在游乐器具上玩耍。记者喻志勇摄
临床上手口足病容易与疱疹性咽峡炎混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冰指出,手口足病治疗不及时可引发脑膜炎、爆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后果。“家长掌握这些辨别小技巧,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胡冰介绍,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口腔咽颊部疱疹,少数病例会出现高热惊厥、脑炎等并发症。该病有一定自限性,病程一般在4—6天,偶尔延至两周。
手足口病早期像感冒,起病急,通常有38℃左右发热,伴随咳嗽、流涕、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病同时或1—2日后,孩子手掌或脚掌会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出现在臀部和膝盖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区别
医生提醒,疱疹性咽峡炎刚发病时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相似,有的孩子病初会有流涕咳嗽表现,所以应当注意口腔检查,当有疑似表现时,应及时就诊评估。
症状不同: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或靠近喉咙口软腭部位,表达能力不清楚的婴幼儿可能因疼痛出现流口水、吞咽功能不佳、哭闹等表现。
出现地方不同:而手足口病表现的患儿除了口腔溃疡分布广泛外,还可累及手、足、臀、关节等皮肤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大多数是良性过程:此外,相对手足口病来说,疱疹性咽峡炎发生脑炎、心肌炎、肺功能障碍等重症更加少见,患儿绝大部分是良性过程。
“今年还有个新特点,患儿发病表现为手足口病的不多,但是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的特别多,这可能与每年流行的病*血清型不同有关。”医院表示。
记住三个“四”快速识别手口足“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如何预防、管理?
王女士告诉记者,家长群中提醒,要把孩子的被子带回家清洗。医生解释,手足口病等肠道病*主要通过粪-口、口-口传播,幼儿园的孩子免疫力比成人弱,如果接触了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以及被污染的玩具、食品、床上用品等物品,就很容易被传染发病,出现聚集发病现象。
因此孩子放学后要及时清洗消*手部,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家中有两个孩子的,食品和餐具要注意区分,不要混用。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同手足口病一样管理,需要居家隔离10天以上。
防重症手口足接种疫苗最有效
据介绍,只有少数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
“肠道病*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除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减少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生。”医生建议,对待手足口病,家长要重视但是不要恐慌。
无论得了哪种病*引起的手足口病,只要及时就诊,积极配合治疗,多数都可以痊愈。
记者
武叶部分来源江苏新闻编辑视觉封面
余丽娜
常见育儿问题汇总
点击下方关键词,解决宝宝常见病!
驱蚊丨睡觉出汗丨睡整觉丨呛奶丨疫苗丨断夜奶丨长个慢丨睡觉丨湿疹丨发烧丨缺钙丨便秘丨乳牙丨O型腿丨流鼻涕丨奶量对照丨调整头型丨出牙丨眼屎多丨不睡午觉丨痱子丨育儿常见问题合集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