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牲畜患该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跛行或后肢麻痹,以及睾丸炎等症。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焉巴病、千日热、懒汉病等等。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菌生存、繁殖并能将病菌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布病的动物及人是布病的传染源。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而广东、广西猪是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如吉林等省(区)某些养鹿县(乡、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
三、布氏菌侵入机体后会引起那些损害布氏菌侵入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都可被侵犯。其中最常见的有肝、脾、淋巴结等器官以及运动、生殖、血管和神经系统。肝脏除肉芽肿外,还可发生充血、水肿和肝细胞的坏死,偶可发展为肝硬化。运动系统主要为关节炎、脊柱炎和骨髓炎。生殖系统主要为睾丸炎、附睾炎。神经系统主要为神经炎、神经根炎、脑膜炎。其他如心、肺等均可受损。四、我国布病防治的措施
布病防治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在技术措施上,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人间抓好“三早”,即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基本方法是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及畜群。控制和清除传染源:在疫区内对各种家畜进行检疫,凡达到阳性标准者一律做为病畜对待,予以淘汰。切断传播途径:因布病传播途径是多渠道的,有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也有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切断传播途径必须加强对传播布病有关的主要因子的管理。如加强对皮、毛和乳肉等食品的监督管理。近年来,因吃烤牛肉、涮羊肉和烤羊肉串等感染布病者时有发生。对屠宰场,尤其是对分散个体屠宰业应加强检疫和监督管理。
保护畜群及易感人群:当前保护畜群最常用的方法是检疫、免疫畜群,尤其是免疫羊群和牛群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是指对有关职业人群和对发生布病流行受威胁最大的人群。免疫人群是防止人间布病发生有一定作用的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