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4月25日是“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4月25日也是我国第30个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信任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卡介苗是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在预防结核病,尤其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生命安全的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等,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卡介苗及其由来。
20世纪初,法国的两位细菌学家——卡默德(LeonCalmette)和介兰(CamileGuerin)在一个秋天的下午,走在巴黎近郊的马波泰农场的一条小路上做实验,试图把结核杆菌接种到两只公羊身上,但每次都失败了。走着走着,他们发现田里的玉米杆儿很矮,穗儿又小,便关心的问旁边的农场主:“这些玉米是不是缺乏肥料呢?”农场说:“不是,先生。这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了,可能有些退化了。”“什么?请您再说一遍!”农场主笑着说:“是退化了,一代不如一代啦!”卡默德和介兰从玉米的退化马上联想到:如果把*性强烈的结核杆菌一代代培养下去,它的*性是否也会退化呢?用已退化了*性的结核杆菌再注射到人体中,不就可以既不伤害人体,也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了吗?两位科学家由此锲而不舍,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培育了代,终于成功捕获被驯服的结核杆菌,制作出人工疫苗预防结核病!为了纪念两位科学家在疫苗研究中的伟大贡献,所以就将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命名为卡介苗。科学家的灵感发现往往是在一瞬间,如同牛顿当初被一个从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脑袋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般,卡介苗诞生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证实,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6%;预防结核相关死亡的有效率为65%,预防结核性脑膜炎死亡的有效率为64%,预防播散性结核死亡的有效率为78%。多年来,通过卡介苗接种已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医院)作为我省结核病预防和临床治疗的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着全省卡介苗的供应分发、冷链管理和接种工作指导,近年来在不断推进卡介苗规范化接种工作,并对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和免疫效果进行监测评价,切实保障预防接种安全和儿童身体健康,为我省结核病的免疫预防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卡介苗科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