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治疗结核病的四大误区 [复制链接]

1#

今年3月2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为“开展终结结核行动,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医院组织感染科医务人员在靖宇广场开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健康义诊咨询活动。

活动现场,医务人员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宣传展板、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义诊等形式,向市民普及了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常见症状、预防措施、治疗误区、注意事项、医疗*策等知识。

结核病

肺结核,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疾病,曾经因为“十痨九死”的不治率而让人闻之变色。许多文学作品中也都有它的身影:《红楼梦》里弱不禁风的林黛玉、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的华小栓、小仲马《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

对于结核病,大家对它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结核病不治疗也能治愈

人感染结核杆菌后可以不出现症状,结核杆菌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健全,就终生不发病。但是如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结核杆菌会大量繁殖,临床上就会出现结核病相关的症状,此时必须治疗。

结核病病人,特别是Ⅱ型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病人,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全身播散,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其次,结核病病人早期治疗,有利于抗结核药物发挥最大的杀菌作用,治疗效果会更好,复发率降低,而且治愈后对肺功能的影响也小。第三,早期治疗可使肺结核的传染性迅速降低或消失,达到阻断传播流行的目的。所以发现结核病后早期治疗,于己于人都是有益的。

误区二:症状好转后就可以减药或停药

不少人认为结核病病人症状消失后,就应停药,没有必要长期服药,这是不正确的。结核病是一种慢性病,短时间用药后症状虽然能缓解甚至消失,但病灶内的结核杆菌并没有被完全杀灭,患者一旦擅自减药或停药,未被杀灭的结核杆菌可再次大量繁殖,很容易导致结核复发。

大量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表明,用药不规则或未完成疗程是治疗结核病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坚持全疗程、不间断规律用药,最大限度地杜绝结核病复发。

误区三:结核病一旦复发,只需服用上次治疗用药即可

经过治疗,病人病灶中存在的结核菌可能对所用过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此时再服用前一次的用药,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因此结核复发后病人应该到结核专科医生处就诊,医生在综合分析后,会为病人确定新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误区四: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或换药

医生一旦为病人确定了治疗方案,病人自己就不应轻易中断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否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还可能增加耐药结核的产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良反应,应向医生寻求帮助。医生会帮助患者判断这些不良反应是否是抗结核药的副作用。

如果是药物的副作用,应判断相关指标是否达到停药标准。不够停药标准的,只需对症处理即可。如出现轻微肝功能损害的,可加用保肝药。如果经过上述对症处理后副作用仍继续加重或已达到停药标准的,才需停药或换药。

编辑

鲁焕征孟夏苏楠编审

孙秋成曹天顺

图片来源

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