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阮洪兰无悔侍姐三十载爱亲家风代代传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项援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22039760

阮洪兰,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今年52岁的她,30年前嫁入夫家后,从视力一级残疾的婆婆肩上扛下了照顾残疾姑子的担子,三十年如一日精心侍候大姑子,赢得众人发自内心的钦佩。在已婚小叔子病危及侄儿面临辍学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与丈夫张建能一起果断卖掉家中牲畜、拿出所有积蓄支撑弟弟一家走出困境。没有多少文化的她用言传身教培育家风,让“敬孝悌”的接力棒代代相传。

残姑难自理,村妇有节义

进入阮洪兰的老房,第一感觉便是温暖,瘫痪的大姑子如一只安静的小猫文静地蜷缩在火炉旁,为了方便照顾残疾的大姑子,阮洪兰及爱人将大姑子安置在了冬暖夏凉的木屋中,不是夫妻俩狠心不让姑子住修建的小洋房,而是新房空间大不保暖,姑子在新房中感冒过几次后产生恐惧,说什么都不肯住进新房。木屋虽老,但在阮洪兰的悉心布置下却格外具有温情,炉膛中的柴火除了盛夏三个月没有熊熊燃烧外,其余月份总能迸发出洋溢满屋的热量。

阮洪兰的大姑子名叫张桥秀,今年57岁,先天性瘫痪且智力不足一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早在阮洪兰婚前,诚实的丈夫便向她坦白,家中有一个先天瘫痪的姐姐,如果嫌家中负担重可以选择放弃,但她反倒安慰丈夫让他放心,只要勤劳、家庭和睦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结婚三十多年来,阮洪兰一直坚守要照顾好大姑子的诺言,每天早上她都会准时生火后,为姑子换尿布、穿衣,再把姑子从床上抱到火炉旁垫着厚厚棉絮的木椅上,给她梳洗、做饭,之后便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陪张桥秀共进早饭,阮洪兰和张桥秀共用一副碗筷,两人总是一人一勺地分享食物。丈夫看到此场景每每眼眶湿润,曾经问过妻子会不会觉得脏,妻子却对他说:“姑妈的卫生都是我打理的,她假如脏或者臭,责任都在我身上。”诚如阮洪兰所言,无论在张桥秀的房间、取暖的屋子、张桥秀的身边都没有任何一丝异味。早有部门动员让张桥秀到敬老院生活,由于担心大姑子不适应环境和照看不周,被阮洪兰当场拒绝,对此她说,“她是我的亲姐,交给外人不放心”“饭同甑,菜同锅,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绝不落下姑姐一口!”这就是阮洪兰发自内心的朴实想法。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让这个小家庭的幸福感一直弥漫着三十多年的每一天。

在年阮洪兰的公婆相继去世之初,不明就里的不少寨邻曾说出张桥秀“没有父母照顾,活不过半年”的恶意断言,面对寨邻的流言恶语,善良的阮洪兰没有反驳、没有辟谣,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尽心照料大姑子。年初,张桥秀感冒高烧不退,阮洪兰心急如焚,给大姑子喂药、打点滴的同时,早晚用中草药为其泡脚……整宿在张桥秀床边照看,家人及朋友也主动加入照料队伍,24小时不间断值守,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张桥秀避开了“死神之镰”,但近十天的折腾,阮洪兰也明显瘦了一大圈。如今,四年过去,看着张桥秀依旧健在,寨邻们不禁举起大拇指连连称赞阮洪兰的节义与善良,不少人表示,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古言在阮洪兰身上不灵验,阮洪兰照顾大姑子的细心和耐心,比大多数人家的儿媳照顾婆婆都好得太多。阮洪兰侍姐如母的事迹在平堡村广为传颂,成为教育年轻一代孝老爱亲的标准“活教材”。

患难情愈亲,良知抵万金

“明事理、有良知”是阮洪兰性格的真实写照。年,远在广东务工的小叔子昏厥在工作车间,医院查出患血液型扩散脑膜炎,急需一大笔治疗费用。得知消息后,面对高额的费用,丈夫张建能急得团团转,却不知如何向妻子开口,阮洪兰看出了丈夫的不安,便主动询问,了解事由后,阮洪兰将在家多年辛苦养猪的所有积蓄拿了出来,盘算一番仍然不够,当即主张把家中仅有的一头耕牛和一匹驮马卖了也要给小叔子治病,最终,阮洪兰和丈夫将卖牲畜的元和积攒多年的元义无反顾地捎给了弟媳,小叔子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此后一年,没有牲畜作为劳动力的农业生产,耕地只能到寨上借耕牛,实在借不到的时候,夫妻俩仅靠双手一锄头一锄头破开坚硬的土壤,种下希望的种子,没有驮马,阮洪兰及丈夫只能肩挑背驮担起这个温暖小家的幸福未来。但这一切在阮洪兰和丈夫看来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正是他们的辛苦换来了弟弟的一条命,挽救了一个小家庭的分崩离析。

虽然阮洪兰没有上过几天学,但她对晚辈的学习和教育却始终鼎力支持。年8月,收到本科录取通知书本应兴奋的侄儿却一筹莫展,思虑再三含泪决定放弃学业,背上行囊外出务工。原来,阮洪兰的小叔子一家生活并不如意,小叔子虽病后复工,但身体大不如前,技术活不会,重体活干不了,收入相对较少,弟媳因早年车祸导致腿部残疾,行动迟缓,医院检查出身患慢性病,所以让侄儿放弃就读大学的念头。在平时的通话中得知兄弟一家的遭遇和侄儿的想法后,阮洪兰即刻让丈夫带上操办公婆葬礼收取的元份子钱到临县交给小叔子一家,一方面用于弟媳治疗所需,另一方面用于侄儿的入学费用。雪中送炭的元,让弟媳病情得到了缓解,侄儿如愿上了大学。如今,侄儿已就读大学四年级,阮洪兰及丈夫时常引导他要懂得家庭的重要性、要学会感恩社会、要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夫妻二人的鼓励下,侄儿思想和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极大转变,目前正准备参军报国。

“亲情更重要,有钱买不到亲情!钱没了可以再挣,亲人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面对旁人关于金钱和亲情哪个更重要时,阮洪兰斩钉截铁地说。当别人问她为什么对自己大姑子那么好时,她说:“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都有困难的时候和老去的一天!”。

家有贤妻万事足。对于阮洪兰对自己的支持和对家庭、对亲情的巨大投入,丈夫张建能一直心怀愧疚。“我爱人很勤劳,对家人特别好,虽然前些年生活很艰苦,但她始终为这个家默默付出,全家人都记她的好,是她撑起了我们这个家,家里面有她就感觉特别温暖和幸福!”说到妻子的好张建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当着妻子的面,张建能夸道:“我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娶了一个好妻子!”

尚德本不忘,敬悌家风扬

脱贫攻坚以来,作为脱贫户的阮洪兰在自己及家人的努力下,家中修建了两层小洋楼,儿子开上了小汽车,随着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变好,她时刻不忘党和国家给她们家带来的帮助,“心怀感恩,回馈社会”是她真实的想法,并付诸到实践。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年初,在侄儿口中得知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城区物资匮乏的消息后,阮洪兰通过为张桥秀诊疗的病友群,向灾区捐赠了元,带着她及家人的爱心和善心,经过当地红十字会转到灾区人民手中。事后,阮洪兰总是感到遗憾,表示假如当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